记得自己还在企业上班的时候,我对当时企业文化小册子中的管理者的三项职能就有了一些点滴的体会,不过因为历练尚浅,更多的是记住和背过了企业文化小册子中的那几行文字,直到运营实践了策划网,才让这些管理理念得以落地。
我清楚的记得,当时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小册子中如此这般的描述管理者的三项职能:
1.牧师的职能:传经布道,负有教育员工如何做人,培育其正确的价值观的责任。
2.教练的职能:教练技能,负有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培育其工作方法和技能的责任
3.仆人的职能:做好服务,负有为员工提供或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的责任。
三项职能看起来简单,但真正能践行好的并不多。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下面两种管理者为数最多:
类型1:教练+仆人
这类企业管理者往往是一代枭雄,自己曾经英勇善战,收获嘉奖无数,战功累累;不过一旦真正创业当了老板,往往还逃离不了个人英雄时代的影子,对员工的技能指导和培训很上心,恨不得把每个员工都培养成英勇善战的大将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种老板的教练角色做的很到位,不过却忽视了牧师的角色,没有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做指引,培养出一帮优秀的士兵却往往因为没有方向而让团队没有向心力,没有打赢战役的喜悦感。
对于这种类型的老板,笔者的建议是,老板有意识,第三方来助力;第三方的助力角度应该主要是,帮助老板做好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协助老板做好企业文化的推广和普及;配合老板做好企业体系和流程的构建及落地;同时这种老板要想把事业做好做大,自己首先要退身到幕后,给员工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给员工的成长一些机会和肯定,从内心中把这是我的企业,转变为,这是大家的事业,一定要大家共同参与。
类型2:牧师+仆人
这类管理者最大的特点就是精神制胜,无为而治,他们对员工的精神引导远远多于技能的历练,或者说这类管理者总是用人性善的这个尺子在丈量所有的团队成员,他们往往为员工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提供学习成长的多种机会,也往往特别容易谅解员工的过失,容忍员工的不足;跟随这类老板创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过相对舒服的日子,最大的不足就是舒服的让你失去飞翔的欲望和动力;
这类老板的事业可以做大,但前提是这个老板不能做总经理;在一个拥有着无穷仁爱之心的老板那里,团队的狼性基本会丧失,而对于营销为主导的行业,狼性是每个上战场的展示必备的一种能力和欲望,如果人生没有了欲望,那么企业也就停止了前进。
对于这种类型的老板,笔者的建议是,尽快培养自己的第二梯队,充分授权,自己专攻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其他事宜由总经理来完成;因为从心理学上分析,人心都是向上的,而人身都是懒惰的,要让企业这个战车所向披靡,不仅要让员工有正确的价值观,更要让员工有欲望,有狼性,或者说,企业要发展,团队要成长,不能风平浪静的前进,必须要有条鲶鱼存在,必须要时不时的扔个炸弹进去,要有波澜,要有动静,否则团队就成了“死水”特别是对于尚处于创业期的企业,一定要把握好动与静的结合,把握好员工价值观培养和实践摔打的平衡。
关于领导者的第三项职能:仆人;大多数老板都做的很到位,不过笔者认为,仆人这个角色不单纯是体现在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人性的尊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职位可能有高低,收入可能有不同,角色可能有上下,但是人性是平等的,是值得一视同仁的,作为领导者,是用心的尊重员工,去为他们做好服务,还是为了达成短期目标而表面的重视员工短期内可能差别不大,但长期看来一定是有不同的,特别是对于更多的80后,90后,他们更渴望平等,渴望人权。这一点,需要提起领导者的足够重视。
以上观点是笔者从事运营管理以来的一点体会,难免会一叶障目,之所以想把这些观点落实到文字,是想跟更多的老板和管理者取得互动与交流,毕竟,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的目的永远是为了提升效率,提高效益。除此之外,我们并不需要给管理承载多大的使命。